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心靈補給 > 佛學講座> 東禪寺佛學講座 學習「以忍為力」的生命智慧

佛學講座

字級

東禪寺佛學講座 學習「以忍為力」的生命智慧

【人間社 心崇 馬來西亞仁嘉隆報導】 2025-06-16
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暨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慧喜法師,於6月15日在佛光山東禪寺主講佛學講座「以忍為力」,吸引近百位信眾到場聆聽。慧喜法師深入剖析「忍」的佛法真義,指出現代社會節奏急促、變化萬千,「忍」成為難以實踐卻又極其關鍵的修行課題。

當代社會衝突與挑戰交織,眾生常因壓力、不公與誤解而陷入煩惱與痛苦。「忍」在傳統觀念中,往往被誤解為壓抑、委屈,甚至視為軟弱的表現。然而,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則賦予「忍」全新詮釋,將其提升為一種積極面對、轉化煩惱的修行智慧,讓人們在逆境中不迷失方向,反而找到成長與解脫的契機。

法師指出,佛教稱我們所處的世界為「娑婆世界」,原意為「能忍之地」,意味著人生充滿無常與挑戰,唯有具備忍耐力,方能堅持信念、邁向光明。佛教中,「忍」不等於壓抑與退讓,而是面對現實、超越煩惱的重要修行。

法師進一步解析「忍」的三個層次。首先是「生忍」,即為求生存而忍受環境困境,如氣候惡劣、工作辛苦、誤解中傷;其次為「法忍」,透過佛法智慧觀照內心,轉化情緒與煩惱;最深層為「無生法忍」,體悟諸法本空、無生無滅,超越執著,達到內心的自在與解脫。

在修行路上,星雲大師也提出「忍」的四個實踐步驟:「認識、接受、擔當、化解」—即先冷靜觀察局勢(認識),進而坦然面對不逃避(接受),勇於承擔責任(擔當),最後以智慧轉化困境為助力(化解)。

講座中,法師透過星雲大師的生命故事,具體詮釋何謂「以忍為力」的精神。年輕時,大師擔任佛學院院長,面對學生不斷抱怨與挑戰,他以「還是要忍」自勉,亦教導學生面對困難要勇於承擔。1949年,大師年僅22歲,因戰亂輾轉來到台灣,途中歷經船難、軍營羞辱、街頭流浪等種種苦難,卻從未放棄出家弘法的初心。

1953年,在宜蘭創辦慈愛幼稚園期間,更遭遇董事會當眾羞辱、要求他「下台再上台」,他默默承受羞辱,堅持完成創校使命。事後大師說:「忍的功力增加十年!」展現出高度智慧與深厚修養。

晚年雖因中風導致行動不便,星雲大師仍不輟弘法,以顫抖之手完成《星雲大師全集》,並手寫「一筆字」墨寶,激勵弟子「活著就有希望,生存就是力量」。

講座尾聲,慧喜法師勉勵,星雲大師的「忍」並非消極的壓抑,而是積極的觀照、智慧的消化、慈悲的寬容,以及道德勇氣的擔當。「忍」教導我們在人生的無常變幻中,學習正向思考、勇於改變現狀,透過「認識、接受、擔當、化解」的實踐,不斷自我超越,邁向光明。
12345678910第1 / 200頁
追蹤我們